最后的晚餐珍藏于哪个博物馆 , 最后的晚餐是谁的作品?这幅画现在在哪里?要详细点。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5、《莉妲和天鹅》是达芬奇极为珍爱的油画作品,于1503年创作并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可惜最后遗失在巴黎。6、《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非常有名的素描画作,是由钢笔和墨水
1、《蒙娜丽莎》《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这幅画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蒙娜丽莎》代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2、《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创作的画,以《圣经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岩间圣母》第一幅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另一幅则收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圣安娜与圣母子》现藏地:巴黎卢浮宫 《受胎告知》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最后的晚餐珍藏于哪个博物馆 最后的晚餐是谁画的介绍如下:《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
《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 420X910厘米)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是壁画,《最后的晚餐》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该画宽420厘米,长910厘米,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
达芬奇,现在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
最后的晚餐是谁的作品?这幅画现在在哪里?要详细点。 最后的晚餐是谁画的介绍如下:《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
《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 420X910厘米)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是壁画,《最后的晚餐》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该画宽420厘米,长910厘米,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
达芬奇,现在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
最后的晚餐是谁的作品?这幅画现在在哪里?要详细点。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该画宽420厘米,长910厘米,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一幅杰作,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这幅画作于15世纪晚期,即公元1495年至1498年之间创作完成,是为米兰的圣母马利亚礼拜堂所作。达·芬奇在创作这幅画时,想要
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为9.1米宽为4.2米估算一下这幅画的面积不会超过多少平方:36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
01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该画宽420厘米,长910厘米,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
名画《最后的晚餐》是为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道明会修道院所画。《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
达芬奇,现在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
名画最后的晚餐是为哪国教堂所画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
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 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
侧面。翰林张择端(公元十二世纪),山东诸城人,是北宋末期职业画家,曾在画院任职,擅长画人
物、楼阁、舟车等。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
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记,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
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
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
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 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
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
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
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
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
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
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
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
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
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
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
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
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
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
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音乐:行云流水 、天籁之音 、曲终奏雅、沁人心脾 、百家争鸣
绘画:呼之欲出 、工力悉敌、别具匠心、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
文学:别具一格、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 雅俗共赏、 精益求精、引人入胜
还有如:
龙飞凤舞
光彩照人
别出心裁
良工心苦
门户之见
出神入化
多才多艺
能工巧匠
巧夺天工
心灵手巧
一技之长
货真价实
精雕细刻
巧夺天工
玲珑剔透
鬼斧神工
锦上添花
富丽堂皇
美中不足
瑕不掩瑜达·芬奇创作的巨画《最后的晚餐》就画在圣玛丽亚感恩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
目前只能去米兰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参观到此作品。
壁画保存情况:
由于制作过程的先天不足,整个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不知被后世画家重复画了多少次,哪一笔是达·芬奇的真迹恐难寻觅;此外这块圣地还经历了多次战争。除了拿破仑的大炮的轰击,二战时教堂也遭遇了轰炸。多亏意大利人把这面墙前后上下用好几层沙袋完全遮挡住,壁画才幸存了下来。
现保存《最后的晚餐》的修道院大厅完全与外界隔绝,所有的门窗都用铝合金和玻璃罩住,真正做到了恒温、恒湿、全封闭。参观者要经过三道玻璃门才能来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须在前一道门完全关闭之后才开启。当餐厅古朴的大门向朝圣者开启后,便进入了一座空旷、昏暗、静谧的大厅,存有壁画的墙在防紫外线灯照射下显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墙也绘有壁画,主题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工作人员会详尽地把这两幅画向人们讲解将近20分钟,而这也是参观者在大厅里所允许停留的时间。《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壁画 420X910厘米)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3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