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真心话大冒险 启明创投坚决会投和坚决不会投的企业家各是怎样的?14年来,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如何帮助创始人实现梦想?启明创投为何成为启明...
来源:雪球App,作者: ViolaYang,(https://xueqiu.com/7410422581/163581370)
启明创投坚决会投和坚决不会投的企业家各是怎样的?14年来,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如何帮助创始人实现梦想?启明创投为何成为启明创投?
文 | 柴佳音
来源 | 东四十条资本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新定义了世界格局、全球经济、时代与创新。改变渗透到经济、社会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立14年的启明创投,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2020年的前11个月内,启明创投将总计收获11个IPO(注:11月20日,将有一家投资企业登陆香港市场)。前三季度内,启明创投一共完成了约60起投资,已投企业有超过80家在2020年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
启明创投坚决会投和坚决不会投的企业家各是怎样的?14年来,如何走过至暗时刻,如何帮助创始人实现梦想?启明创投为何成为启明创投?
2020年11月18-20日,以“韧则行远”为主题的2020启明创投第十二届CEO云端峰会周如约而至。峰会周第一天,启明创投特设《真心话大冒险——CEO十问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环节,三位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梁颕宇、胡旭波首次聚首,接受CEO代表、XSKY星辰天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胥昕提问,就启明创投如何赋能企业家与创业团队展开深入探讨。
投中网第一时间对精彩观点进行了摘录。
邝子平:
假如我能够碰到一位创业者,他非常的有理想,希望做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是投的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非常有号召力,有领导力,有领袖人物的才华。第三点,在他要进入的领域里面很有积累。如果有这么三点的话,我就会想尽办法去投。
我希望跟一位有梦想、有激情的企业家走很远的路,这个是大的方向。假如他要做的这个大方向是我自己都很看好的,或者在几次来回以后他说服我了,我肯定会all in地支持,甚至我们会再追加投资。但如果那个方向他很看好,我也很尊重他,不过在这个事情上面我略有一些担心犹豫的话,我可能会跟他探讨,有没有一个方式能够在进取的过程当中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在文化建设上,启明创投这些年在有意无意中,慢慢形成了一些文化。比如我在10周年的时候也提过,我们有一种非常包容的、互相尊重的文化。第一必须有比较温馨的氛围,第二必须有这样的一个机制,让做得好的、聪明的人能够在这里面充分发挥,并且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能单纯是一团和气。这两个平衡都做到了,我相信聪明的人还是能够聚在一起的。
我们的CEO朋友大致也会感受到,可能我们有时候会给诸位一些压力,希望这个企业能做得更好一些。总体来讲,我们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风格,比如逼问你上个季度是怎么样的,启明创投不是那样性格的人聚在一起。
梁颕宇:
大概是2007年左右,我约了一位老总见面,我问他要在什么地方见,他说我们去四季酒店吧,我常常在里面的。我说OK,但很快我就觉得可能这个人我不准备投了。十年前四季酒店还是挺贵的。浪费的创始人,我可能不会投。
几个月前我刚跟一个陪伴超过10年的老总说,我们一起经过了很多的“至暗时刻”,他说对,足够写一本书了。
毕竟我们去帮一个公司也是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专注地把更多的钱放在少量的公司里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的基金规模大了,并不需要多聘请几十个人来管理我们投资的企业。
我们创业,去做什么样的企业,要大家用心去想的。现在那个“需要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如果创业,你的公司,你可以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你对所从事的行业不熟,就去创业的话,成功率就比较低了。
胡旭波:
创始人遇到挑战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前面有个光明,光线指着你去走,但这个路要5年、10年。你要带着一个团队,团队里有很多的人才。我们经常跟我们的创始人讲,既然要做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做很有意思的事情,你可能就会很孤独,(孤独地)去想,(孤独地)去奋斗。
回顾启明创投的规模,从第一期基金的2亿美元到现在12亿美元还会加上人民币。我算了一下,基本上每只基金之间的同比增长率会在30%多一点,正好是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成长。一方面可以用更大的规模、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企业家,另外一方面也不至于规模扩张得太大,从而超过我们的管理能力。
怎么去缓解压力,这个事情没有太多捷径。从一个机构的角度来讲,更重要的还是要准备好,特别是很多细节上。比方说能不能更早地制定好投资策略,能不能把人才培养好、把梯度搭建好,内部执行上面能不能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能不能CEO服务好。如果我们把所有已投企业的CEO、企业家服务好,启明创投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以下为《真心话大冒险——CEO十问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环节实录,由投中网编辑,有删减。
VC该投什么样的创业者?
胥昕:第一个篇章是关于投与不投的。当然开始的两个问题就很“刺激”,第一个问题我想问到邝总说有没有一种什么样的创业者是您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去投的?
邝子平:我是这么觉得,就假如我能够碰到一位创业者,他非常的有理想,希望做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是投的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非常有号召力,有领导力,有领袖人物的才华。第三点,在他要进入的领域里面很有积累。如果有这么三点的话,我就会想尽办法去投。
那我把这个视角再放得宽泛一点,就因为这个问题是不管怎么样都投,我刚刚没有说他做什么。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要碰到这么理想的一位创业者、企业家确实不容易。所以就我往往会再另外加一个条件,“如果是在一个我们启明创投认可的、看好的领域里面。”但如果刚刚那三点都达到,即便他现在做一个我觉得挺无厘头的行当,我可能还是会相信他,我就决定投。
胥昕:谢谢邝总的回答,也让我们听到了创业者最难能可贵的三个品质。第二个问题是想问梁总一个相反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样的创业者是您无论如何都不会投的?
梁颕宇:可能有几个吧。第一个就是,我们刚开始投医疗健康领域时,大概是2007年左右,我约了一位老总见面,我问他要在什么地方见,他说我们去四季酒店吧,我常常在里面的。我说OK,但很快我就觉得可能这个人我不准备投了。
因为可能现在很多创始人都在四季酒店跟人见面谈事情,但十年前四季酒店还是挺贵的。浪费的创始人,我可能不会投。后来有两位创始人大概也是那个时间段跟我约了见面,在四季酒店见面的,我都没投。
第二个,如果他没有热情,觉得“其实做这个事情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嘛,所以我也去做”,我也不会投。
第三个,就是要赚快钱的。“赶快,我们融完这轮之后立刻要上市,上市之后,你们就可以退出了,我也可以退出了。”也是有不同的创始人跟我们这样谈过,听完之后,我们也不会投。
最后一个,我们以前看过一些创始人,比如说答应过要聘请资深的团队成员来,答应过却没有实现。我自己感觉也很难决定去投。
胥昕:第三个问题想问到胡总,启明创投如何赋能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呢,这是一个我们很关心的问题。
胡旭波: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自己问自己的,我们是这样理解创业者和创始人,刚才邝总也提到我们最喜欢投的创业者、创始人,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个梦想,想改变这个行业,给这个行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这里“更好的定义”往往是很高标准的,不是一点点。我们也观察到,大部分的好的公司(长成)都是需要时间的,有的时候需要5年,有的甚至需要10年来一步一步做出来。
创始人遇到挑战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前面有个光明,光线指着你去走,但这个路要5年、10年。你要带着一个团队,团队里有很多的人才。我们经常跟我们的创始人讲,既然要做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做很有意思的事情,你可能就会很孤独,(孤独地)去想,(孤独地)去奋斗。
启明创投能够很好地赋能给CEO、赋能给创业团队,就是我们这么多年帮助企业做大、成功的经验。包括有一些我们叫踩过的“坑”,怎么样在关键时候避免掉这些坑,帮你少走弯路。
另外一个是在定位上,我们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是企业家背后的“参谋长”。做企业、带团队是你的事情,但我们会在关键的时候提提建议。我经常跟企业家说,你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你要觉得我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那你就当我是“空气”,也没问题。这个企业是否做得成,80%以上都跟创始人,跟团队有关系。
VC的冒险和至暗时刻
胥昕:第三个篇章的话题比较沉重一点,叫冒险和至暗时刻。第一个问题想问邝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比较长。如果一个创业者的成绩很不错,基金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回报,但是他想去冒一个更大的风险、做一个更大的事情,邝总会怎么选择?是选择让他现在的收益就兑现,还是鼓励创业者去做一个更大的事情、面对更大的冒险、但也许可能想象空间会更大的未来?
邝子平:非常好的问题。其实在我做投资的20多年里面,碰到这样的实实在在的选择也蛮多的。从个性上我其实是会支持这位企业家,去做他自己很有激情、也很希望去做的冒险,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更细一点的话,就有这么几点要考虑。第一,总体上我会希望我们投资的这些企业都能够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刚刚也提到了,我希望是跟一位有梦想、有激情的企业家走很远的路,这个是大的方向。假如他要做的这个大方向是我自己都很看好的,或者在几次来回以后他也说服我了,我肯定就会all in地支持,甚至我们会再追加投资。但如果那个方向他很看好,我也很尊重他,不过在这个事情上面我略有一些担心犹豫的话,我可能会跟他探讨,有没有一个方式能够在进取的过程当中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如果确实也没有(其他措施),而这新的一步如果迈开了,对企业、对大家都是一个非常大和新的世界,我最后还是会支持他去冒险。起码在启明创投这十几年的过程当中,我可以比较负责任和自信地说,我自己负责的项目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胥昕:谢谢邝总,一方面我听到确实邝总和启明创投都很支持企业家的梦想,另一方面是我也听出来,启明创投在投资上还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这是很让我们敬佩的。第二个问题想问Nisa梁总,如果您投的项目碰到了所谓的“至暗时刻”,那您有多少的耐心去陪伴创业者?以及会陪伴多久?
梁颕宇:其实几个月前我刚跟一个陪伴超过10年的老总说,我们一起经过了很多的“至暗时刻”,他说对,足够写一本书了。我觉得我们常常都会碰见这样的事情。有几个例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深刻的。
一是2007年我们投资的一个项目,公司那边的产品本来应该半年内出来,但是过了一年还没出来,我们IC(投决会)里还在谈是不是应该算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支持他们,给了他们一个过桥贷款。我们知道的是,整个团队有五十几个人,一分钱工资都不拿,等到产品出来了他们才拿,但可能需要4个月、半年、一年也不止。我们决定给他们一个过桥贷款。最终这个产品4个月后终于出来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大概一年半前,我投的一个项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老总我跟他认识了10年,他出来创业的时候,我投了。但是投完之后两年多他生病了,并且很快就去世了。我们在IC的层面上也谈过,是不是应该劝公司就卖掉,还是跟着管理团队继续往下走。几周之后我们去杭州见团队,团队就说他们要完成创始人的梦想,而且他们非常有热情。所以我说好,那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走下去。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公司发展得非常好,本来去年是中国排行第九,现在已经排到第四位了,并且其他三家都是上市公司。换句话来说,它是还没上市的公司里规模最大的。这中间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辛苦的过程,但非常值得。
胥昕:听完Nisa总讲,我可以脑补出来背后很多感人的故事。我自己作为创业者来讲,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上暗,和很暗很暗,漆黑一片的情况。但我们也都始终感谢,虽然风水轮流转,但顺境逆境中我们的投资人启明创投都能陪伴我们,帮我们分析找到问题、给我们打气、最后我们走出来了并且做得很大。我相信很多做得很大的公司,过去一定也遇到过所谓的至暗时刻。我代表所有的CEO感谢启明创投。
启明因何成为启明?
胥昕: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篇章,关于启明创投内部管理的一些提问。我相信CEO们这样问也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感同身受的问题,我们想向启明创投学习,管得这么好,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个问题想问胡总。启明创投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肉眼可见的,规模越来越大、绩效越来越好,我相信所有人对于启明创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会不会相应地压力也越来越大?你们是怎么疏解压力的?
胡旭波:回顾启明创投的规模,从第一期基金的2亿美元到现在12亿美元还会加上人民币。我算了一下,基本上每只基金之间的同比增长率会在30%多一点,正好是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成长。一方面可以用更大的规模、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企业家,另外一方面也不至于规模扩张得太大,从而超过我们的管理能力。
讲到压力,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也问自己。有一定压力也不是坏事,反而倒是一件好事情,当然这个压力也不能太大。
怎么去缓解压力,这个事情没有太多捷径。从一个机构的角度来讲,更重要的还是要准备好,特别是很多细节上。比方说能不能更早地制定好投资策略,能不能把人才培养好、把梯度搭建好,内部执行上面能不能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能不能CEO服务好。如果我们把所有已投企业的CEO、企业家服务好,启明创投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胥昕: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想问邝总,这个问题还挺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要赢,肯定要找到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启明创投是怎么能把这么多优秀人才聚合在一起,而且还相互不打架?
邝子平:非常好的一个问题。确实也可以跟我们的企业家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因为不少企业都有若干位共同创始人,或者是有一个合伙人团队。我觉得这些年我们不论从团队的稳定性还是整个氛围来讲,都是非常健康的。我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就是开始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是为了各自的价值体现、或者某种人生目标等,聚拢到一个平台上。聚拢到这边一段时间以后,还是得有企业文化等因素,才能够长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在文化建设上,启明创投这些年在有意无意中,慢慢形成了一些文化。比如我在10周年的时候也提过,我们有一种非常包容的、互相尊重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意见和矛盾点,但启明创投总体还是一个比较nice的文化氛围。
我们的CEO朋友大致也会感受到,可能我们有时候会给诸位一些压力,希望这个企业能做得更好一些。但总体来讲,我们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风格,比如逼问你上个季度是怎么样的,启明创投不是那样性格的人聚在一起。
第二个,我觉得要让一群能干聪明的人聚拢在一起,而又不打架,只靠平均主义或者单纯的情怀是不行的,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平台。大家能在这个平台里发挥、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够一团和气。
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更加清晰。谁投资能够得到好的收益,这个人就非常值得升上去、在这里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一点我觉得启明创投这些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胥昕:我们CEO常说的“人效”,“人效”是很高的。怎么样能做到让每个人发挥所长,这个我想问一下梁总,您怎么看?
梁颕宇:其实我觉得刚才邝总说的很对的,他找的我们,可能我们投资也很不错。我们也会去找团队成员,他们很多人都比我们更优秀。所以就让他们去帮我们一起来推动,去做很多非常好的投资。我觉得从我们的角度,我们也是一个教练,在团队中间,看怎么样去用我们的经验,培养大家一起来做。
同时,我们也投了很多优秀的CEO。我们发现好的CEO需要花我们的时间是很少的。可能公司不太好的,会花很多时间。另外一个就是其实我们基金规模一直在扩大,但是我们没有比以前投更多的项目。基金大了,我们可以投更多的钱在我们非常信任的一些公司里面。
毕竟我们去帮一个公司也是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专注地把更多的钱放在少量的公司里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的基金规模大了,并不需要多聘请几十个人来管理我们投资的企业。
合作咨询
投中信息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2005)
扫码下载CVS投中数据
全库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