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什么不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二、宋朝女子最幸运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三从四德中演化、提练出来的。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父死从子。《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春秋战国时的礼制汇编。
以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标准,汉代董仲舒即明确儒家之说,夫为妻纲,妇女在家庭中从属于丈夫,在社会上无政治权利,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稀少。
在女权兴盛的唐代,虽有才女参政,女皇上位,但总体来说男性才拥有最终的话语权。而外戚干政对于皇权的威胁,更加让社会对女性才干,和参政祸乱家国联系起来。
宋代司马光就曾说过:“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可见,宋代女性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她们也有自己的自由和兴趣爱好,可以读书写字。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些女子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然受制于封建社会的制约,终有满腹经纶,也未能有作品流传于世,让人扼腕叹息。
庆幸的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是有一些才女,巾帼不让须眉,写下了千古作品,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如词中豪杰“李清照”,名垂千古“蔡文姬”,传世佳情“卓文君”。
三、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女子不能读书并不是当时的一个制度,而是在古代本身就比较封建,很多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在古人眼里保家卫国,平治天下。
那都是男人去做的事情和一介女流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既然是女流之辈就该在家学学怎么做饭,怎么做衣服做鞋子,或者是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学学琴棋画什么的。
至于是从什么时候女孩可以读书,女子只能学习关于教导女子妇德和妇容等方面的书。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
从而造成了中国女性上千年间"女憧憧,妇空空"的状态。无论是未婚女子还是出嫁妇人,大都不知不识,以此来确保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及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
不过大多数平民妇女应该是没机会读书的。但是还有就是青楼女子,也有很多是读书识字并且会填曲、写词的,因为这是她们工作的需要,老鸨子对她们刻意的培养。
当然,古代女人并不都是不识字的,大家庭也还是会让女子识字的,会让女子读书的一般有两种:一是为了应付上层客人。二是家长思想开通或者是书香世家,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