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许巍、崔健的挚友,他敲响了中国摇滚乐最响亮的第一记鼓声!
出神入化的技艺震慑了张永光。
这一次的经历让张永光体会到了鼓的魅力和节奏的魅力,他觉得这件乐器才能真正宣泄自己的生命张力。
于是,他用变压器的绝缘筒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支鼓。
从此中国音乐界少了一位唢呐手张永光,而诞生了一位立有赫赫战功的鼓手“鼓三儿”。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理想与激情同在的年代。中国的摇滚乐也诞生在这样一个黄金年代里。
那时的人们崇尚文学,热爱诗歌,热爱摇滚乐,热爱一切让人奋进、让人思考的文化。
欧美的摇滚乐和港台的流行乐肆意袭来。尤其是摇滚乐那强劲有力的节奏和嘶吼咆哮的吉他更是刺激着每一颗年轻的心。
张永光就带着耳机听这些传来的音乐,手拿着鼓槌,跟着练习节奏。
不光是鼓,板凳、木桶、铁皮、碗盘、鞋子,只要能敲出节奏的东西,都能被他作为练习的工具。
“鼓三儿”的名字也就在这时被叫了起来。
那时候中国的打击乐教育都是教民族音乐的锣鼓,而架子鼓这样的西洋乐器根本就没有老师教。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自己找资料,那种艰难可想而知。
凭着无师自通的悟性和勤奋的练习,“鼓三儿”的技术突飞猛进。在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他也能打得很稳定,说一分钟多少拍就是多少拍。
有朋友甚至说“三儿是最精确的人体节拍器”。
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总是一拍即合。
1986年,张永光与刘元、艾迪等人组成中国摇滚史上元老级的乐队—ADO,他担任鼓手。
1987年,ADO开始和崔健合作,崔健的开山之作《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张专辑中的“鼓”就出自张永光之手。
从ADO到和崔健合作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可以说他敲响了中国摇滚乐的第一记鼓声。
与崔健的合作是愉快的。志趣相投,性情相近的两个年轻人也自此成了惺惺相惜的朋友,一起合作过多场演唱会。
1992年崔健的北展演唱会上,返场之际,全场观众呼喊着的正是鼓三的名字,"三儿来一段"、"三大爷来一段"。
面对台下几千观众,张永光神情严肃,他抬起青筋暴起的手臂在奋力挥动手中的鼓槌,在观众连天的叫好声中,几乎掀翻了屋顶!
黑豹的鼓手赵明义感慨地说:“这是一个鼓手能获得的最高肯定”。
除崔健外,“鼓三儿”和唐朝、许巍、姜昕等摇滚大牌也都有合作。
2003年,“鼓三儿”和著名摇滚女唱将姜昕结婚。从此中国的摇滚乐坛又多了一双神仙眷侣。
张永光便成为了姜昕背后那个认真打鼓的人,我想那时的姜昕一定是最幸福的女人。
2005年,参演了许巍《绝版青春》的演唱会,张永光和当时的乐队鼓手Funky未吉觉现场飙鼓技的画面也最被歌迷津津乐道,在演唱《在别处》之前,许巍向全场观众介绍他,满怀敬意地称他为自己音乐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绝版青春》演唱会上“鼓三儿”戴着墨镜完成了一段完美的solo,霸气十足,“鼓王”的称号实至名归。
我虽然非常喜欢许巍,但是每次看这场演唱会,我的焦点总是聚集在“鼓三儿”身上。
之后“鼓三儿”还与许巍合作了《此时此刻》专辑。
也许是源于艺术家内心与生俱来的孤独,和许巍一样,张永光也患上了抑郁症。
然而,不幸的是,他没能走出来。
2014年12月24日当众人都在高兴地迎接圣诞节,迎接新年的时候。52岁的张永光因抑郁症在家中投缳自尽。
那天,我正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新闻“一代鼓王鼓三儿,自缢身亡”。
我怔在那里,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说。
在他的追悼会上,中国摇滚乐的大咖悉数到场,没有到场的也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了对“鼓三儿”的悼念。
主持人张有待一开口便几度哽咽,王勇带着鼓三儿送他的帽子赶来追思,有疾在身的梁和平在床上录了一段话,特意托人带到了现场。
崔健则在现场演唱了一首《从头再来》,崔健说:“死去之后,从头再来”。鼓声部分正是从鼓三儿张永光以往的录音中提取出来的。
当崔健说“三儿,solo”的时候,让人心里感慨万千,差点流下热泪。
崔健说:
我宁愿相信你的走是自己的选择,你是冷静的健康的。
我们这些整天瞎忙活的人才是有病,你走了,如同你在,与以往不同的是,你是来倾听的,而我们还要不停地诉说下去。
“鼓三儿”的妻子说:“生命是一场交织着悲喜的旅行...你放心吧,我会继续坚持这一切。”
“鼓三儿”的伟大在于他几乎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架子鼓这类打击乐,然后,他以一个探路者的身份开创了中国内地架子鼓打击乐从无到有的纪元,还为后辈们总结了一整套打击乐理论。
虽然“鼓三儿”已经离开4年多的时间,但是每一次听崔健的歌、许巍的歌、姜昕的歌我都试图能从里面听出“鼓三儿”的影子。
我希望“鼓三儿”在天国里也能一路唱着“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打着动人的节奏。
将天籁之音传入茫茫宇宙。
谨以此篇献给远在天国的“鼓三儿”。
作者:老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