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01:31:49

砭术简介

砭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道:砭、针、灸、药、导引和按跷五个组成部分,砭为针灸之母,用石制器具调理疾病的方式叫做砭术。

砭术的特点

现代砭术传承于古人,以《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指导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重视内外因的共振性。

砭术调理的全部过程均采用无创伤性的温和刺激,扶正驱邪,以调动人的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调和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使失衡的内部重新恢复平衡稳定状态,从而帮助人们恢复身心健康。

砭术可普遍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美体等预防未病领域。

砭术作用详解

砭术具有活血益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一)活血益气

当砭具与人体体表摩擦碰撞时,能够产生极强的超声波脉冲,通过刺激人体皮肤表面,使之发红发热,透过皮肤向经络、血脉、相关脏腑渗透。使处于病理状态下的瘀血或病气在超声波的传导中逐渐化散。

(二)疏通经络:

砭术用于人体调理过程中,借助有能量的砭具在人体经脉、络脉、经筋、皮表、腧穴施以各种手法,通过经气的作用疏通络脉,强健经筋,恢复失调的脏腑功能。属于邪气侵入者,通过砭术治疗,疏通经络,能够祛邪以扶正;属于虚衰体弱者,经过砭术治疗,以经络为通路,调动自身脏腑功能,恢复体质,强健身心。

(三)扶正祛邪:

砭术可通过活血补气、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祛邪与扶正相辅相成,二者同时进行。

(四)平衡阴阳:

人的生理分阴阳,脏腑分阴阳,经络分阴阳。病理状态中有阴虚、阳虚;阴盛、阳盛。阴之不足会致使阳之有余;阳之不足,也会出现相对阴盛症状。砭术用于人体调理时,可通过对经络穴位进行不同方法和力度的刺激,达到平衡阴阳,使之调和,不偏不盛,不虚不亏的最终目标。

砭术原理

通过感、压、滚、温、凉、刺、划等方法,利用石头本身的远红外线和超声波脉冲功能,促进微循环,疏通经络。

砭术要决

施用砭术时,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砭具刺激人体相关经络或穴位,不必直接用砭具接触皮肤表面,以手操作砭具隔衣进行推、按、点、敲等等即可。

有砭术记载的古代历史文献很多,现列举如下:

《黄帝内经》、《周礼·天官》、《太玄经·二达》、《礼说》、《管子·法法》、《春秋左传》、《韩非子·六反》、《外储说右上》、《列子·黄帝》、《战国策》、《汉书·艺文志》、《说苑》、《淮南子》、《山海经》、《龙树眼论》《外科精义》、《银海精微》、《疡医大全》、《薛氏医案》、《外科枢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马王堆帛书》等等。

何姓详情
上海到哈尔滨交通攻略,含飞机、高铁、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