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
1848年,瑞士建立起由22个独立州组织起来的联邦政府,棉纺公业和丝纺工业迅速崛起,紧随其后的是钟表业。当时大小约有170家银行及各种私人银行家存在,却缺少了有能力为类似于国家铁路建设这种国家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的大银行。为了跟上产业化进程和对有足够资金实力银行日益增强的需求,于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了可以称得上是今日瑞银集团前身的两个主要源头:瑞士银行公司 (Schweizerische Bankgesellschaft SBG)、瑞士银行协会 (Schweizerischer Bankverein SBV) 。瑞士的银行业得益于瑞士在一战和二战中的中立态度,在当时相对平稳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成为资金流向的首选。
1998年6月,瑞银 UBS AG 成立于苏黎世,由创立于1912年的瑞士银行公司 (SBG) 和1897年的瑞士银行协会 (SBV) 合并而成。 瑞士银行公司 (SBG) 的英文名称为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其缩写 UBS 得以采用,成为今天瑞银集团的主要标志。2000年,瑞银集团成功收购美国老牌投资银行潘恩韦伯公司 (PaineWebber),也是今日瑞银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银行公司(1862年-1998年)
编辑
1862年,以500万瑞郎启动股金注册成立的温特图尔银行 (Bank in Winterthur) (图片三) 当时实力比较大。这也是瑞銀發展历史中第一个里程碑。温特图尔银行所在的城市就叫温特图尔 (Winterthur),这座城市此后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温特图尔银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温特图尔,这个当时只有1万6千人的城市在19世纪下半期一跃成为瑞士北方的工业中心,在全瑞士铁路网建设发展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1863年,位于瑞士东部圣加仑州的托跟贝格银行 (Toggenburger Bank) (图四) 以150万瑞郎启动股金创立。此银行当时主要致力于当地的地产抵押及储蓄业务,同时也对地区纺织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三:1862年,温特图尔银行 图四:1863年,托根堡银行
1912年,温特图尔银行 (Bank in Winterthur) 和托跟堡银行 (Toggenburger Bank) 合并组成瑞士银行公司 (Schweizerische Bankgesellschaft SBG)。
1917年,瑞士银行公司 (SBG) 入驻位于苏黎世火车站大街45号,也是今天瑞银的总部。1919年成功吞并阿尔高信贷银行,于1928年兼并建于1893年的苏特尔银行,于1938年兼并建于1863年的伯尔尼商业银行。1945年,其总部从温特图尔和圣加仑迁至如今瑞士的经济中心——苏黎世,并接管了当时剧烈动荡的联邦银行。
瑞士银行协会(1872年-1998年)
编辑
正当温特图尔逐步发展成为瑞士苏黎世地区的工业化中心时,在瑞士于法国和德国交界处的城市——巴塞尔 (Basel) 逐步占据瑞士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当时的巴塞尔是不可忽视的欧洲交通枢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身丝织业的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贸易出口城市。
1872年,六所在巴塞尔的私人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协会 (Basler Bankverein)。通过陆续的合并接收,巴塞尔银行协会终于在1897年发展成为瑞士银行协会 (SBV),其也是第一个进入伦敦开设分行的瑞士银行。1901年,瑞士银行协会 (SBV) 开始定期发布对市场的分析调查。
1965年,瑞士银行协会开设香港办事处[55]。1967年,瑞士银行协会合并了一所工商公司,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瑞士银行。1975年,瑞士银行协会在纽约成功开设了一个分行。1995年,瑞士银行协会以1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自1946年成立的英国伦敦最大的投资银行 S.G.Warburg Group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今日的瑞银华宝公司[55]。1997年,其收购了美国纽约成立自1832年的Dillon, Read & Co.。瑞士银行协会通过收购Dillon Read及S.G. Warburg为日后的瑞银集团建立起了全球投资银行业务。1997年7月30日瑞士银行协会更名为瑞士联合银行。
自1998年成立至今
编辑
改名后的瑞士银行协会即瑞士联合银行 (SBV) 与瑞士银行公司 (SBG) 在法律上于1998年4月27/28日完成合并[56],由此形成了今天的瑞银集团。合并后的首任主席却因投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现的巨大亏损而在1998年10月辞去职务。1999年,瑞银集团接管了专门从事为私人和机构提供投资组合管理及投资基金业务的GAM公司。并在同年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有其参与的股份,由此退出保险业[55]。
2000年,瑞银出售几家业务在瑞士本土的机构,收购了几家美国公司,逐步完善在美国业务上的布局,尤其是以120亿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当时第四大证劵经纪商普惠公司 (PaineWebber)。此公司成立于1880年,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的地位曾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 JP摩根,公认为美国證券市場的一级交易商。瑞银将其收购后改名为“瑞银普惠 (UBS PaineWebber)”。2001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郎。2002年净利润35亿瑞郎,规模超过德意志银行成为欧洲资产最大的银行集团,在全球的投行总收入排名中名列第7位。2003年,瑞银资产规模在国际性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花旗集团和日本瑞穗控股集团。自2003年6月9日起,瑞银集团旗下機構,包括瑞银普惠(UBS Paine Webber)和瑞银华宝(UBS Warburg),統一采用“瑞银”前缀的重新命名。[57] 2005年6月,旗下所有业务组织都重新冠上瑞銀(UBS)的名称:瑞银私人财富管理 (UBS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瑞银投资银行 (UBS Investment Bank)、瑞银全球资产管理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而其母公司则简称瑞銀集团 (UBS AG)。重新命名也使得瑞银集团因弃用普惠公司品牌而付出10亿美元的商誉损失。2005年,瑞银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位居全球银行第一位[55]。
2007年初,次貸危機爆发,瑞银成了华尔街之中第一个宣布有巨大损失的银行。根据瑞银向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递交的次贷投资损失报告中称,瑞银次级债损失主要源自三个业务:对冲基金部门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債務擔保證券(CDO)以及有资产抵押证券(ABS)业务[58]。报告称,该银行高层管理者没有及时预见次贷问题的严重性,结果导致了该行投资次级债损失高达380亿美元 [58]。瑞银于2007年5月关闭了对冲基金部门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此投资部门在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方面的损失占2007年瑞银资产减记的16%。此外,瑞银在4月1日宣布的190亿美元减记中,三分之二的亏损来自投资部门与抵押贷款债券相关的投资。
2008年,瑞银受全球金融危機的重创,对银行丧失信心的客户撤资达858亿瑞郎。全年瑞银亏损197亿瑞郎,消减约2000个工作岗位[59]。瑞士政府在同年10月16日表示,将向陷入困境的瑞银集团注资60亿瑞郎(合53亿美元),以此获得该行9%的股权。与此同时,瑞士央行还宣布了将通过发放长期贷款的方式从瑞银资产负债中购买价值为600亿美元不良资产的计划[60]。
自2009年起,瑞銀集團開始對瑞士本土零售銀行與商業銀行提供服務。[61]
2009年4月20日,瑞银以約25億美元的價格,将旗下位於巴西的金融服務業務UBS Pactual出售给巴西一所投资银行BTG Investment。
2010年4月16日,瑞银从东京证劵交易所除牌,当时的上市编号为8657。2010年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擁有6.4%的瑞銀股份,而且还曾以购买優先股的方式向瑞银注資110亿瑞郎,並成为当时瑞银的最大股东。
2011年9月14日,瑞银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曝出由于瑞银伦敦分行的一位职员的违规交易致使集团遭受约20至23亿美元的巨额损失[62]。
瑞银因对于客户资料的保密原则使其在很多国家眼中和避税、洗钱等词脱不开关系,并受到美国及欧盟各国的长期控诉。2014年,瑞银迫于美国等各界压力承诺协助防止外国公民海外避税,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瑞银账户的详细資訊。同年11月12日,英国、美国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就汇率操纵一案作出裁决,对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瑞银全球五大银行共处34亿美元罚款[55]。2018年10月8日,瑞银在法国巴黎开庭受审,法国政府控诉其非法招揽客户及洗钱,瑞银一旦败诉将面临近百亿欧元罚款[63]。
2023年3月19日,由瑞士財政部、瑞士金融監管局和瑞士國家銀行聯合發起由瑞银集團收购瑞信以解決瑞信造成的信心危機,收購後宣布裁员最高30%(人數達3.6万人)。[64]同年4月2日,瑞士联邦检察官表示对瑞银收購瑞贷一事展开刑事调查。[65]
瑞银并购历程
编辑
现今,瑞银集团是一家代表着数十家个体公司的集团,而其中许多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多年来,这些公司逐渐合并成瑞银集团的三大主要前身公司:瑞士联合银行、瑞士银行公司(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和普惠投资公司(英语:Paine Webber)。以下是瑞银集团在主要并购过程与历史前身的直观说明,但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列表。[66]
瑞银集团(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而成)
瑞士联合银行(1998年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
瑞士联合银行(原“瑞士银行联合会”)(1912年合并而成)
温特图尔银行(英语:Bank in Winterthur)(1862年成立)
托根博格银行(英语:Toggenburger Bank)(1863年成立)
阿尔高州信贷机构(Aargauische Kreditanstalt)(1915年合并而成;1919年被收购)
阿尔高州信贷机构(1872年成立)
巴登银行(Bank in Baden)(1863年成立)
联邦银行(Eidgenössische Bank)(1863年成立;1945年被收购)
国际商业公司(英语:Interhande)(1928年成立;1967年被收购)
菲利普斯与德鲁公司(英语:Phillips & Drew)(1895年以“GA菲利普斯公司”名成立;1986年被收购)
大通投资者管理公司(1972年起成为旗下子公司)
施罗德,蒙奇梅尔与汉格斯特公司(英语:Schröder, Münchmeyer, Hengst & Co.)(1969年合并而成;1997年被收购)
施罗德兄弟公司(1846年成立)
蒙奇梅尔公司(1855年成立)
弗雷德里克·汉格斯特公司
瑞士银行公司(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1998年与瑞士联合银行合并)
瑞士银行公司(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1897年合并而成)
巴塞尔与苏黎世银行(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1880年成立)
巴塞尔银行(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1856年以“银行”名成立;1872年改名)
苏黎世银行(英语:Swiss Bank Corporation)(1889年成立)
巴塞尔存款银行(Basler Depositenbank)(1882年成立)
瑞士联合银行(Schweiz Unionbank)(1889年成立)
巴塞尔商业银行(Basler Handelsbank)(1862年成立;1945年被收购)
奥康纳事务所(英语:O'Connor & Associates)(1977年成立,1992年被收购)
布林森合伙公司(英语:Brinson Partners)(1989年成立;1994年被收购)
沃博格,迪隆与瑞德公司(英语:Dillon, Read & Co.)(1997年在瑞士银行公司内合并而成)
沃博格公司(英语:S. G. Warburg & Co.)(1946年成立;1995年被收购)
迪隆与瑞德公司(英语:Dillon, Read & Co.)(1832年成立;1997年被收购)
普惠投资公司(英语:Paine Webber)(1984年并购了3家子公司)(2000年与瑞银集团合并)
普惠,杰克逊与柯蒂斯公司(英语:Paine Webber)(1942年合并而成)
普惠银行(英语:Paine Webber)(1880年成立)
杰克逊与柯蒂斯公司(英语:Jackson & Curtis)(1879年成立)
米切尔·哈钦斯公司(英语:Mitchell Hutchins)(1938年成立;1975年被收购)
布莱斯与伊斯特曼·迪隆公司(英语:Blyth, Eastman Dillon & Co.)(1972年合并而成;1979年被收购)
布莱斯公司(英语:Blyth, Eastman Dillon & Co.)(1914年以“布莱斯与威特公司(英语:Blyth, Eastman Dillon & Co.)”名成立)
伊斯特曼·迪隆联合证券公司(英语:Blyth, Eastman Dillon & Co.)(1956年合并而成)
联合证券公司(英语:Union Securities)(1939年由赛里格曼公司(英语:J. & W. Seligman & Co.)分拆而成)
伊斯特曼·迪隆公司(英语:Blyth, Eastman Dillon & Co.)(1912年成立)
基德尔与皮博迪公司(英语:Kidder, Peabody & Co.)(1864年成立;1995年被收购)
布拉德福德公司(英语:J.C. Bradford & Co.)(1928年成立;2000年被收购)